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郑州市中联中医院
肝腹水康复网
当前位置: 中部国际中医脂肪肝康复网 > 脂肪肝护理 > 浏览文章

脂肪肝护理须知

2010/12/29 10:49:08
文章摘要:脂肪肝护理

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与结构的变化,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,且发病有低龄化趋势,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2位肝病,且有5%~15%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潜在危险[1]。对脂肪肝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指导、有氧运动指导、心理指导、行为修正等,既是对脂肪肝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,也能使患者建立良好、健康的生活方式,有利于维护机体血糖、血脂、血压等的稳定,从而控制心脑血管、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率,在脂肪肝等疾病的预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。

  1  饮食指导
   
  脂肪肝患者平时要以清淡饮食为主,少吃动物脂肪、骨髓、黄油、内脏等,可选择鱼类、瘦肉、鸡蛋、兔肉、豆制品、牛奶等;蔬菜宜选用富含维生素、纤维素及粗纤维的新鲜蔬菜,如白菜、芹菜、萝卜、胡萝卜等;水果选含钾和维生素高的,如香蕉、西瓜、山碴、柑橘、苹果、梨等;宜食用有降脂作用的海带、海蛰、海参、海藻等;食用油应选植物油,少吃动物油;食盐量控制在3~5g/d,有高血压病的患者食盐量控制在1~2g/d;注意饮食定量,不暴饮暴食,合理分配3大产热营养素(蛋白质15%~20%,脂肪<20%~25%,糖50%~60%),纤维素摄入20g/d,水2000ml/d。禁饮烈性酒,饮酒不超过25ml/d,最好戒酒戒烟。

 2  有氧运动指导
      
  有氧运动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法之一,长期连续的坚持有氧运动,可消耗体能,促进脂肪代谢,从而控制体重,减少脂肪在肝脏内的堆积。患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、频率、强度,如慢跑、中快速步行(115~125步/min),骑自行车、上下楼梯、打羽毛球、跳舞、游泳、瑜珈、健美操等,运动强度依心率而定:靶心律=170-年龄。为安全起见,持续时间30min以上,运动后疲劳感于10~20min内消失为宜,3~5次/周,在运动时要注意劳逸结合,避免过于疲乏劳累,长期坚持可减轻体重,降低血脂,提高心血管机能,增强体质。应坚持每天散步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、登山、打羽毛球等运动。

  3  心理指导
      
  大多数脂肪肝患者,尤其是症状不明显、不影响饮食、不影响工作和学习的患者,迟迟不愿进入患者角色,侥幸心理尤为严重,认为无需治疗或不按医嘱行事,容易贻误病情,导致不良后果。针对这种心理,要向患者仔细解释,耐心说服,讲清楚脂肪肝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,直接损害肝功能,甚至导致肝硬化,是糖脂代谢异常在肝脏中的表现,反映出更早期的糖脂代谢紊乱,也是早期治疗的好时机,使患者树立对脂肪肝的科学态度,克服侥幸心理,纠正不良饮食习惯,提高治疗的依从性。因为脂肪肝至今没有特效药,不易治愈,患者又表现出焦虑情绪,产生无药可治的恐惧感。这些不良的心境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。因此,及时给患者讲清该病的病因、转归及预后,提高战胜脂肪肝的信心,消除抑郁、焦虑的心理,保持心态平衡,这样才能早期治愈脂肪肝。

  4  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,纠正不良行为
      
  不良行为的形成常常是多方面、多因素、长时间综合作用的结果。因此找到不良行为的原因是治疗的基础[2]。贪食、厌食、快食、零食、暴饮暴食、周末大吃大喝、晚餐过于丰盛、睡前加餐,以及不感到饿就想吃、情绪不稳定就想吃等饮食方式可扰乱代谢过程,为肥胖和脂肪肝等的发病提供了条件。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脂肪肝,导致酒精性肝炎、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。因此,在对这些肥胖、酒精等原因所致的脂肪肝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,要辅以行为修正疗法。

  5  建立患者健康资料手册
      
  定期为脂肪肝患者举行脂肪肝知识讲座,介绍脂肪肝相关的知识,组织患者观看录像,互相交流防治脂肪肝的体会,并在交流中主动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,向诊治患者发放有关脂肪肝的健康教育宣传手册。建立患者健康资料手册,以便了解患者诊治的动态情况,可及时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。
      
  脂肪肝除受遗传、性别、年龄等不易改变的因素外,还与饮食、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有关。一般认为长期饮酒、高脂饮食、营养过剩、缺乏运动者易患脂肪肝,其中肥胖和高脂血症是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,而生活水平的提高、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缺乏体育锻炼则是肥胖人群增加的重要因素。从营养和能量代谢的角度看,热能食物进食过多,体力劳动或运动过少,易导致体内热能大量过剩,是脂肪肝发病的根本原因。因此,指导患者调整工作、生活的节奏,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、合理的饮食结构及戒酒、加强锻炼是减少脂肪肝发生发展和强健体魄的有利措施,应强化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意识,使之成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。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承担起健康教育的重任,除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外,还应具备人文学、社会学、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和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,满足患者对知识的需求,促使患者积极预防疾病,提高生活质量。

编辑:

推荐阅读